
片名:黑熊來了 Formosan B.B. is Coming
上映日期:2019/12/13
導演:麥覺明
拍攝團隊:大麥影像工作室
擔綱演出:黑熊媽媽 黃美秀博士(Ali-Duma)研究團隊、台灣黑熊 熊吉拉、南安小熊 Buni 、斷掌母熊、馬來熊、北極熊。
簡介:《黑熊來了》歷經11年漫漫長日,與黃美秀老師一同深入山林,記錄臺灣黑熊生態與捕捉繫放研究調查;透過擁有豐富拍山經驗的麥覺明導演精緻而豐厚的鏡頭語言,除了能感受人熊之間的深情守候,還能以其擅長的「影像結合山林美學」,體悟臺灣山林絕美景色,更進一步探究臺灣的保育現況。
預告片:
觀後感
1.開頭音效配樂跟畫面相輔相成,模擬湖面結冰的聲音細緻清脆,美的極致。
2.一進入正題就點破了一個古老的傳說:「躲避熊的追趕時,要爬到樹上,因為熊不會爬樹。」
3.大部分生活在都市或近郊的人,行進時都習慣使用網路查詢必備資訊,但深入山區,卻必須利用紙筆每 500 公尺紀錄下所有觀測到的數據,名副其實的【一步一腳印】。
4.「感覺好像要去放假了,要去度蜜月一樣。」看著黑熊媽媽整裝待發時邊笑邊說,嘴角透漏著對這份職業的驕傲與喜愛。無論職業有多輕鬆或辛苦,只要自己能打從心底的喜歡,就是最棒的工作!
5.「外國的熊很笨」電影前半段大分附近的原住民這麼說著。用外國的捕熊方式抓不到台灣黑熊,結果研究團隊重新設計了特殊陷阱卻一再失敗,透過架設在附近的夜間攝影機窺探,發現台灣黑熊居然可以避開所有陷阱,既優雅又從容地享用著人類供奉的佳餚。
不過,如此聰慧的黑熊,又是如何一再被拐騙走熊掌的呢?想來也是跟研究團隊一樣採用遠距離直接攻擊的方式吧,只是一個是為了拯救,一個是為了私人利益。
6.「GO!……到!」「62顆」聽到要數果實數量時,以為是以一定面積的數量下去估算,沒想到是連面積內的數量都是用一定秒數內數到的顆數下去乘,不禁疑惑這樣準確度高嗎?還是本來就不需要準確度?
7.看著美秀老師分享過去抓過的母熊,三隻,不是斷掌就是斷指,聯想到許久前看的台灣穿山甲紀錄片,巨大的坑洞,填滿了一隻隻粉紅色的穿山甲,一個鱗片都沒留,活生生地被痛死後就地掩埋。
無論是熊的指甲還是穿山甲的鱗片,都跟我們的指甲與頭髮無異,為何那些人不去吃自己的,還要大量殺害這些生物?
8.中後段藉由一場台灣與馬來西亞的亞洲黑熊保育教育合作備忘錄的演講,把焦點從台灣黑熊轉到馬來熊身上。馬來熊跟大型犬體型差不多,怒吼聲類似,因此又被稱為狗熊。
紀錄片有段拍攝到解說員與馬來熊互動的畫面,小熊不到其腰部,說不定跟台灣山羌大小相似呢。由於馬來西亞熱帶雨林樹木彼此拚高度,馬來熊也演化出可以在數層樓高的樹木間上下自如的肌肉與爪力,只是他們再有力,樹木全被燒了,也無力跟人類經濟利益抗衡。
9.如果說黃美秀博士是台灣黑熊的黑熊媽媽,那麼黃修德博士就是馬來熊的黑熊爸爸。兩人的研究團隊為了保育、復育亞洲黑熊,已經努力了超過二十載。一個人要多大愛,才能為了其他生物付出一生中的精華歲月?他們又會多痛心,看到動物還是不斷被盜獵者殘害?
10.家人總是說那些微小的努力無用,『要做有用的事』,但如果沒有這些人前仆後繼地做著『當下看似無用的事』,宣揚保育理念、女性主義、甚至是更久以前的民族自決,我們這些低薪族,還可以在下班後當沙發馬鈴薯嗎?還是會一生辛苦種田,再把大部分食物都上繳,依舊沒多少食物吃,女性月經來了就可以繁衍後代,壯年時差不多就走了?(根據聯合國統計,19 世紀人類平均壽命只有 30 歲)
11.紀錄片最後,終於介紹到當初帶我認識黑熊媽媽的南安小熊,看著 Buni 在樹梢做窩、挑食、挖白蟻和芋頭,看著美秀老師感激的神情,莫名覺得這或許是給台灣黑熊研究團隊這幾十年努力的一點小小的鼓勵。

希望南安小熊和所有台灣的野生動物永遠永遠不要接近人類,也不要被人類偷襲,安全地生活到生命的盡頭。
如果我的文章有幫助到你,請幫我在下方拍手區按圓圈圈裡的拍手圖案5次!我將得到 Likecoin 的回饋,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按五次左鍵,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支持創作,正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