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365 — 乘載百年海洋風華的石滬

Ching / 慶
Sep 26, 2021

多數人雖然生活在台灣這個四面環海的島上,卻討厭接近海、了解海,許多海洋文化就這樣逐漸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關於石滬的故事,歡迎閱讀本篇文章 :)

taiwan, ocean, rock, beach, working hard, 石滬, 台灣, 海洋文化
photo credit: Ching/慶
#關鍵字:桃園、新屋、石滬、工藝傳承、海洋文化傳承、藻礁

復甦的桃園石滬文化

本活動由新屋石滬故事館舉辦主要是體驗修築石滬,注意到這個活動前,我對於石滬的知識相當薄弱,完全不知道桃園有石滬。主講人說這是由於大部分的桃園景點介紹只注重農業與埤塘,忽略了延綿的海岸線,事實上,台灣、日本、還有許多國家的沿海區域,都有類似的石滬文化。

由於我基本上童年都是穿著運動服、運動鞋就跳到海中、漂浮在海上欣賞水下斑斕,一直都跟大海很親密,到台北求生後才發現大多數的都市人認為碰到海水很髒、很危險、或是很貴,而所謂的游泳是要花錢治裝,努力在佈滿磁磚的氯水中奮力一搏的行為。也因此,多數人雖然生活在台灣這個四面環海的島上,卻討厭接近海、了解海,許多海洋文化就這樣逐漸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甚至連課本或文宣都不會提及。

桃園的海洋文化隨著人口外移、老化,沒了傳承的對象,漸漸被遺忘,而石滬也因年久失修,被海浪沖垮後變回鵝卵石灘。幸好,在桃園石滬協會努力了數十年後,桃園成為臺灣第一個設立負責管理海岸資源的「海洋管理工程處」的縣市,開始大力推廣和宣導海洋文化。

搬石頭也有大學問!!!

活動正式開始前,為了避免遊客受傷,先上了一堂「搬石頭課」,才知道毫不起眼的石滬要能耐得住百年風霜,內含多麼豐富的知識。

首先,挑選石頭,最好是楔形,一來平滑面降低水流阻力,二來尖端在底部降低浮力,但不會有石頭剛好是需要的形狀,因此需要挑選「還可以」的石頭再運用個體差異修正整體形狀。

光是這個步驟就讓學員來來回回挑了好多趟都被老師傅拒收,後來終於找到合格的石頭,我跟同組的女生嘗試用竹製畚箕搬運,走沒兩步手部肌肉就開始哀嚎,只好用扁擔挑,扁擔通常是用來搬超大型石頭,放在最底部建立好的基石,最大的石頭曾需要六個男性師傅一起扛呢!

taiwan, ocean, rock, beach, working hard, 石滬, 台灣, 海洋文化,扁擔,石頭
體驗時搬運的這些其實都不能用...... photo credit: Ching/慶

再者,堆疊石頭也要功夫。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要打好,就必須夠大夠穩,老師傅說之前實在找不到,還需要從高處滾大石頭下來。如果底盤得過且過,大浪一來,整體石滬很容易就散掉了,後續反而要花更多心力修補,甚至造成做來不及補的慘況。底層跟大三角都堆好後,就要定期找許多小石子把隙縫填滿,降低石滬被大浪沖垮的機率。

時間也很重要,雖然活動時間是下午1點到5點,但這是為了旅客方便才定的,導覽說他們平常是早上5點或下午5點處理,一次大概蓋3個小時。

事實上這次是今年(2021)最後一場石滬修築活動,9月到3月的東北季風和浪潮,會導致新鋪的石滬還沒來得及讓蚵仔長大把石縫堵住,就被水沖散了。之所以不能用水泥堵住,是因為生態不斷在變化,人為的非生物禁不起百年的侵蝕,但牡蠣會越長越大,配合石頭越沖刷越小,剛剛好。

taiwan, ocean, rock, beach, working hard, 石滬, 台灣, 海洋文化,貝類,牡蠣,oyster
石頭上附著的各種貝類會分泌碳酸鈣,把一旁的洞逐漸補上。 photo credit: Ching/慶

但也不是每個地區都是用蚵仔,桃園市因為下游只有鵝卵石,才發展出跟貝類共生的文化,澎湖的石滬則因為有許多珊瑚礁,多使用硓𥑮石。

一整天下來,體驗員其實完全沒有幫到忙,甚至可能有幫倒忙,但主辦方會舉辦活動,完全沒有期待我們讓他們進度加速。活動舉辦的目的,是因為人類有一種特性,一定要親手摸過後才會產生同理心。網路上再努力宣導,都不如直接做一次。

藉由體驗,把文化傳得更廣更遠,也讓更多人貼近大海,並開始在生活中思考要如何停止破壞海洋。臺灣人長期被恐嚇遠離山海,是時候讓我們重新回到適合生物居住的環境了,希望這些文化與生態環境,都可以繼續留存下去。

taiwan, ocean, rock, beach, working hard, 石滬, 台灣, 海洋文化,沙灘,反光
離開前拍攝的,很喜歡這一幕。 photo credit: Ching/慶

如果我的文章有幫助到你,請幫我在下方拍手區按圓圈圈裡的拍手圖案5次 :)

--

--

Ching / 慶

Volunteer English Teacher & Human Observer & GMap Lv. 9 Local Guide & History Lover & Digital Marketer & Data Analyst & Illustrator & Citizen Journalist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