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門大歷史: 門內金門縣、門外新北市

Ching / 慶
Mar 15, 2024
來源

新加坡人:『你是哪裡人?』
我:『到處跑的人,有一部份是金門。』
新加坡人:『哇嗚~ 我現在就跟一個金門人,在一個叫金門的社區租房子呢!』

說來慚愧,身為半個金門人,居然在一場新加坡人的聚會中,才認識到原來『台灣島上有金門縣政府的土地』,而且存在超過半世紀了!

不查還好,一查之下發現,資料真的比日本製造的壓縮機還要稀少,網路上沒有,我就親自走訪,結果現址也只剩草木,最後還是透過碰巧認識的地方文史工作者和歷史系研究生才把資訊收集齊全、問題釐清。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金門在台灣島上,擁有哪幾塊土地吧!

1、太武山莊

翻拍自朋友的調查。

取名自金門第一高山太武山,當初是作為官宅使用。
土地面積與其他塊相比相當大,但自民國105年的公告以來,除了圍起來,沒有進一步利用文化資產,古蹟沒有修復,草木也沒有修剪,單純放著而已。因為占地大,在都會地區逐漸飽和的新北市西南邊,時不時就會引起爭議

實際走訪發現,目前禁止入內,周圍還有各種各樣的告示牌。第一張照片是透過門口的洞拍的。

2、九如新村

在國家安全局的眷村『安邦新村』和馬祖的軍眷村『雲台新城』附近

觀察當地人的買菜路線後,發現要透過神秘的入口才找得到。不過比太武山莊還慘,裡面什麼都不剩了,就只有有幾棵榕樹和雜草。

3、浯江新村

取自金門的別名浯江,金門別名的故事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這篇:

浯江新村建於1974年,為四層樓、每戶三十幾坪的公寓建築,約七十戶人家,據說是金門籍人口聚居最多也最具傳統鄉情之地。

不過目前一樣只有榕樹和雜草居住。根據 2016 年的報導(能查到的最新資料)顯示,養這些樹跟草的保全及環境維護費用約是每個月31萬5仟元。

4、太湖山莊

取自金門那座『據說有水獺出沒但我找不到』 的太湖 。 是中永和幾塊金門的土地之中,最接近山坡的一塊,位於緬甸華新街出口。

目前根據報導,2019年計劃開闢成停車場,但現在仍舊是塊封起來的水泥地。

現在問題來了,這些地方不是榕樹就是水泥,原本的居民跑去哪了呢?

其中一部份搬去了第五塊地:

5、復興新村 a.k.a. 金門新村

門口有隻少了披風的風獅爺

關於復興新村的故事,不僅網路上沒什麼資料,訪查沒訪不到,只知道當年決定要都更後,就決定在這個位於華新街附近的眷村興建公寓大廈,並讓金門籍的民眾,包含這幾個眷村的居民,用優於市場的價格優先購買。因此,這塊地是金門目前在新北市唯一一個有人居住和活動的地。

不過根據新加坡朋友的說法,許多住戶都是租客,還有人透過拉關係,購買完就轉手。因此金門新村究竟還有幾成是金門人,也很令人好奇呢。

查是查完了,不過衍申出的問題更多了…

Q:為什麼有人留在金門受戰爭侵擾,有人跑到新北市躲避戰火?當初來這裡定居需要什麼資格?

A:根據研究生小姐的訪問,各種社經地位的人都有,所以當時似乎沒什麼限制,來台灣的人還可以先拿到一份補助津貼。

根據後續我自己的調查,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金門有華人『有土斯有財』的傳統,一部分的人會為了土地留在戰地(雖然後續部分土地就被臨時徵收後,至今還要不回來)。

Q:金門怎麼有資金購買台灣的土地?

A:根據文史工作者的研究,是金門縣政府用賣『白土』(註1)換來的錢買的。

「所以駐在金門的司令官,一方面防衛本島,一方面準備反攻,準備項目之一便是興建在台灣眷屬的住宅。歲月悠悠,時光如矢,初來時僅打算住三年五載的公屋,有關機關不能讓軍眷祇借不還,紛紛要求收回自用」,為了解決此一問題,「特以金門所產白土,利用運糧回航船隻,裝載至台灣求售,得款報准上級備案,專作眷舍營造」。
— — 金門憶舊胡璉將軍

註1:白土就是黑雲母花崗岩風化而成的土,是金門陶瓷的主要原料之一。由於經濟考量,在1980年代停止開採。 — — 文化部典藏網

Q:為什麼2004年才處理這幾塊眷村地?

A:1991 年《金門報導》以頭條報導這幾塊『被遺忘的縣產』後,1994 年,發生「金門縣護產」抗爭、陳情活動,使得國防部與各眷村自治會讓出縣產,得以改建。以進度來看,後續又被遺忘的可能性很高。

Q:除了這幾塊地,台灣還有其他的金門土地嗎?

A:查到好幾個在桃園,例如:中壢的『居易新村』內壢的『居廣新村』埔心的『崑崙新村 / 四維新村』等,其他的等到有機會查到更多資料再更新。

居廣新村 / 居廣一村現貌

--

--

Ching / 慶

Volunteer English Teacher & Human Observer & GMap Lv. 9 Local Guide & History Lover & Digital Marketer & Data Analyst & Illustrator & Citizen Journalist & More